是次赴日展出的台北故宮珍品中,最矚目的是一件長18.7公分,寬9.1公分,厚5.07公分的玉器雕刻「翠玉白菜」,以下是有關資料:
年代:19世紀
類型:翠玉雕刻
大小:18.7 cm × 9.1 cm(7.4英寸 × 3.6英寸)
典藏位置 :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
翠玉白菜原是塊半白半綠的翠玉,若琢成一般玉雕,則將會因為其裂璺、斑塊,而被視為多瑕的劣材。但玉工想到白菜的造型-綠成菜葉、白是菜梗,裂璺藏在葉脈中,斑塊則為經霜痕,透過創作者的創意,利用翠玉天然的色澤紋理,雕出白菜的形狀,則眾人眼中的缺陷遂轉化為美好。清宮裡的「翠玉白菜」,底座原是一隻琺瑯花盆、上有一顆木雕靈芝,靈芝上頂著「翠玉白菜」如下圖。
故宮玉器專家那志良認為,「翠玉白菜」配上琺瑯花盆的造型有點土,且白菜應該種在田裡,哪有種在花盆裡的道理?白菜底下還有一顆靈芝就更怪了。後來故宮設玉器專門陳列室,把「翠玉白菜」選為展品,就把琺瑯花盆、靈芝木托底座留在庫房裡,為「翠玉白菜」另行製作一個底座,成為斜倚在木座上的白菜模樣如下圖。
但亦有研究人員認為,種在花盆裡的「翠玉白菜」為直立式呈現,上緣完整露出其線條,感覺更為細致、甜美。
「翠玉白菜」原本陳設在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宮中,永和宮是清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寢宮。因而有人推測此白菜為瑾妃的嫁妝,進而衍生出以白菜的顏色青、白(寓意清白)比喻象徵新嫁娘的純潔清白,而以菜葉上雕有的兩隻昆蟲,螽斯和蝗蟲來寓意多產、多子多孫之意,祈願皇室子孫綿延的意念,讓作品的內涵更趨圓滿。「翠玉白菜」上的螽斯左鬚折斷了一公分,這個損壞在1966年的檔案照片中已可見。究竟「翠玉白菜」是不是瑾妃的嫁妝? 已難查考。故宮研究人員張麗端曾撰文指出,清宮不論后妃或皇帝的生活空間,都會擺上些寶石盆景,以妝點出皇家的富貴華麗。宮廷也流行逢年過節或祝壽時以寶石盆景作賀禮。
翠玉白菜雖然近來被媒體渲染為國寶,但和故宮其他歷史悠久的珍品相較,它的年代既不久遠,也不算稀少(台北故宮和北京故宮各有數顆翠玉白菜)。故宮研究人員一向認為翠玉白菜只是「清末巧雕」,等級尚不足以列名「國寶」,而視之為次一等的「重要古物」。
最近台灣亦因此掀起一陣「翠玉白菜」熱潮,有製鹽廠商趁機製作出鹽雕「翠玉白菜」售賣,有些民眾在展示會內看過後,認為與真品幾可亂真,但尺寸比較大。
以下的音樂片段,演出者都是大師級人馬,以她們的音樂造詣來演奏這首《不了情》,真是毫無難度!不妨先看看她們的簡介:
鄭慧 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及耶魯大學畢業,紐約州立大學音樂博士。
辛小玲 六歲開始學習二胡,香港演藝學院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畢業。
辛小红 自幼隨父學習二胡,並獲多位名師悉心指導,曾任香港中樂團二胡首席。
第一張雖然個花盆唔襯 , 但型態卻最美.....
回覆刪除「翠玉白菜」直立於底座,或斜倚在木座上,各呈現不同線條美感!
回覆刪除聽說今次赴日展出時,會把「翠玉白菜」還原為如同第一張圖片般,直立於琺瑯花盆上。
還有一塊東坡肉
回覆刪除啊東坡肉,吃的倒曾吃過。若是雕刻文物,恕我孤陋寡聞,並不知曉。
回覆刪除